专业 靠谱的软件外包伙伴

您的位置: 首页>>关于我们>>行业动态

联想戴炜:绿色智慧城市需要更“聪明”的IT技术

2021-09-14 00:44:17

新京报讯(记者肖隆平)在近日召开的2021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,联想集团副总裁、中国区服务业务群总经理戴炜表示,智慧城市的发展已经从1.0到3.0+(加入绿色维度的“3.0”)。如今“双碳”战略对智慧城市建设了提出了新要求。在此背景下,联想思考如何在3.0基础上向绿色智慧城市发展,为智慧城市的打上一个绿色的加号,让绿色技术与绿色能源赋能到智慧城市3.0,打造联想“新IT+绿色能源”的绿色智慧城市解决方案。
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指挥能力的建设
戴炜告诉新京智库,智慧城市3.0更多是新技术的应用,比如在从“N”到“1”之后,“1”背后用了很多聚集了人工智能(AI)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云计算,甚至5G等技术。
戴炜介绍,智慧城市1.0是“1”到“N”的阶段,是指一个城市在智能化、智慧化的需求下,诞生了很多智能物联网的设备,比如高清摄像头、智慧路灯,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化手段去管理和运营城市。这个阶段就是从原来单一的电子政务场景到“N”个不同的场景里,城市管理者都在尝试使用智能化设备。
但是,“这些智能化或叫智慧化设备相互之间很多是割裂的,或者说不是统一管理的”,戴炜举例说,比如有一些路口有很多摄像头,归属于不同的部门。这些不同的“N”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管理的平台。
因此,戴炜表示,智慧城市2.0就演变成“N”到“1”,很多城市开始有意识地去建立一个“城市大脑”、大数据平台。城市的管理最终是基于数据,因此数据的平台要统一,数据结构要统一,数据的使用要统一。这其实是开始慢慢向城市的数据集中式管理发展。
到了智慧城市3.0,城市的管理方案、服务,包括产品如何架构在“新IT”基础之上,而不像传统的ICT——是分开的,有IT技术、有CT(通信技术)技术、有OT(运营技术)技术——导致了很多城市的“城市大脑”在真正遇到重大情况时(比如疫情)瘫痪了。
戴炜认为,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,很多智慧城市前期的系统建设,都是基于所谓的“标准流程”。比如市长指挥舱、运营指挥中心,大屏幕化管理,这些让人感觉都非常好。但这只是完成了可视化,而一个城市的运营不是为了可视化,不是为了让城市的管理者每天坐在一个指挥中心能有一个“看板”可看,这不是最终目的,它只是一个过程。“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这一套城市运营管理的系统在碰到重大危机时,能够快速地反应、起到调度作用。”
“有‘人’在第一时间反馈到系统,系统上面有决策中心”,戴炜表示,决策中心能够快速调整交通的变化、应对疫情发生的管理等。从这个逻辑来说,未来城市管理考验的不仅是有一个可视化的中心,甚至不仅是考验这个中心背后的数据平台,而是一个城市的指挥能力。这需要智能化技术的加持。
联想的“魔方”
戴炜表示,联想的“魔方”(即呼叫中心),一年面对上千万线上服务的请求,现在有一半服务的请求都是通过智能化手段去实现,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去帮助提升指挥和管理的效率。“在这里面智能化应用的比例越来越高。”
联想集团副总裁、中国区服务业务群总经理戴炜。受访者供图
除了智能化,戴炜认为,如果把一个城市的“双碳”管理看作类似于应急管理,那其场景可能更为复杂。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险情发生之后,再用高效指挥的方式去管理,而是说需要有更多的技术手段去监控一个城市的绿色能源使用,传统能源排放的管理,“这个又需要很多新能源技术的加持。”
“所以,为什么我们提出的绿色智慧城市方案里,除了建立一个‘端边云网智’系统外,同时还需要匹配新能源技术,我们把它叫做‘源网荷储控’。”
戴炜介绍,“源”就是源头,城市管理者需要通过这个‘魔方’知悉电力的源头是什么(情况),比如使用的能源中有多少是清洁能源;“网”就是用一个什么样的网络,去把清洁能源送达到客户侧;“荷”就是负荷,因为生活用电有高峰、低谷,换成清洁能源后,负荷管理有非常专业的网络要求。
“储”就是能源的储备,清洁能源(如光伏、风电)和传统火电最大的区别是,得到的电力是不稳定的,比如阴天、下雨天,光伏的电能转换率就要比晴天差,而用户对电力的使用是稳定的,所以如何储能并且是经济的、高效的,这很考验技术能力;“控”就是对于碳排放的监控。
戴炜认为,智慧城市3.0+是加了“绿色”维度的智慧城市,这意味着一方面要用“新IT”技术,更快、更大力度地提升城市运营管理效率,另一方面也对城市管理者,对IT厂商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“变化”需要“新IT”技术加持
那加入绿色维度的智慧城市3.0+,对IT厂商提出了什么新要求?
戴炜认为,首先是如何用“新IT”技术赋能和加持对绿色能源的使用。现在有几个新趋势,比如ICT的融合。从新IT服务的角度来看,会有越来越多的CT供应商(中国移动、联通和电信)加入。过去,在通讯网络中,CT供应商和IT供应商是完全分开的。如今,随着技术的发展,越来越多地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。
比如说5G公网,在中国基本上是由三大运营商部署。但是到了一个园区、街区,比如说到了联想的一栋楼里,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一个新特征,就是用IT技术去提升整个网络的效能,从而构建起一个5G专网。
为什么要这样做?戴炜表示,传统做法需要花很多的技术,或投入很高的成本才能建成一个个的专网。但现在,在很多场景中,出现了软件定义云计算、IT定义5G专网的通讯能力。“这些都会使IT融合的机会越来越多。”
其次,除了智能基础架构,再往上,比如说对于碳排放的监控,如何监控、管理、获取碳排放的指标,这些数据越来越依赖物联网(IoT)场景。以摄像头为例,传统的监控摄像头,需要靠肉眼去观察得出一个结果,但现在有AI技术支撑后,摄像头也有了计算分析能力,可以直接告诉人们一个结果。“这个摄像头就是一个典型的IoT设备场景。对于碳排放的监控,如果想监控好,一定是需要大量这样的IoT设备。”
戴炜还介绍,一栋建筑布置好了碳排放监控设备,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数据,如果这些数据只是搭了从端到云的架构,由于数据传输量非常大,这会增加云端计算的负荷。因此,在这中间就需要很多边缘计算设备。边缘计算可以很好地在端和云中间起到增强计算能力的效果。比如说有些数据可能在边缘侧计算并处理好,并得出一个结果,从而产生管理和监控能力。“这一系列的变化实际上都依赖于IT厂商,或是更先进的IT技术人员创造出新价值。”

     [ 返回首页] [ 打印] [ 返回上页]    上一篇:新IT时代,联想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新IT时代,联想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    下一篇:美股科技股二季报:业绩增速触顶,聚焦企业IT支出复苏主线